研究生学术论坛

第九届MEL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

2024/07/19点击次数:

2024年7月18日,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第九届MEL研究生学术论坛于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东山站”,暨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山实验场)开幕。本次论坛由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以下简称“MEL”)主办东山站承办 Deeper Blue, Deeper Thoughts以深蓝启深思为主题吸引60余名来自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北京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同学8位海洋环境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供设计6个告专题辅以破冰活动、圆桌讨论、专题研讨会、科普专场等活动


7月18日上午,论坛在东山站拉开序幕。第九届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生委员会主席、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海洋与地球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郑婉茹致开幕辞,对到场师生表示欢迎。期待通过为期四天的论坛,以蔚蓝之海启迪深思,以智慧之力反哺深蓝,加强交流、传承开拓、共话未来。

6EEDA

学生主席郑婉茹主持开幕式


MEL副主任、东山站副站长马剑教授,MEL蔡平河教授、李非栗教授、陈笔澄副教授出席开幕式并担任当日论坛评委嘉宾,圆桌讨论期间还邀请到了刘敏教授、沈渊教授、杨进宇助理教授加入。


蔡平河老师介绍了镭(Ra)、钍(Th)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差异及应用原理,阐述了钍系衰变链中224Ra/228Th同位素体系在近海沉积物-水界面动力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在深海环境下的研究局限性,进而提出铀系衰变链226Ra/230Th体系的优势,该同位素体系可应用于表征长时间尺度的深海沉积物同海水的物质交换。蔡平河老师研究团队近年来在上述领域内不断取得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提出的同位素体系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3EAE

蔡平河教授作分享


陈笔澄老师指出,当风浪方向与底部潮流的方向平行时,朗缪尔湍流(Langmuir turbulence)会在海洋内部发展为朗缪尔超级湍流(Langmuir supercells)。朗缪尔超级湍流是一种贯穿整个水体的强湍流过程,并建立了大气、海洋与海床垂直输送通道。朗缪尔超级湍流与一般朗缪尔湍流有着十分不同的能谱结构,其能量来源于表底水体的平均流接切与边界处的能量逆向串级。明晰朗缪尔超级湍流的形成机理与混合效应,对于我们理解近海物质混合及界面通量具有重要意义。

3B8CD

陈笔澄副教授作分享


19位同学围绕“海洋生物生理生态与气候变化”、“海洋地球化学与地质过程”、“海洋环境动态与科学管理”、“海洋动力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智慧海洋与海洋资源开发”、“苏峰专题研究”六个专题作口头报告,针对浮游动物、碳循环、海岸线时空分异、激光雷达、水色遥感等问题逐一分享了自己的科研进展与成果。评委老师进行点评与提问,在场参会同学也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

与会学生作口头汇报


8位同学作海报展示,交流学术思想。

与会学生作海报快闪


茶歇期间,同学们聚集在海报展示区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碰撞火花。

海报交流


18日晚,师生们就“核废水排放之于海洋—影响及对策”主题开展圆桌讨论。第一轮组内讨论环节中,同学们从自身专业出发,剖析了核废水排放对海洋产生影响的机理过程,并以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四大组为单位从水动力及遥感监测、化学扩散与稀释、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估、生物代谢积累过程及毒理性研究等角度作初步汇报。

第一轮分享


第二轮组间讨论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进行学科交叉讨论,为核废水排放至海洋的解决提出科学对策。圆桌讨论期间,老师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分享,并对每轮的总结分享进行了点评,师生间进行了深入交流,气氛热烈。

圆桌讨论现场


老师们指出,同学们作为青年科研人才可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发散思维,例如可以思考核废水之于海洋的主题是否可以作为一个科研课题切入点,是否可以将其视为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测试等。老师们也强调了海洋科学的学科交叉性质,提供了各自专业视角下对待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最后,马剑老师对本次圆桌讨论进行了总结,他强调科研人员对待科学热点应保持专业性,做专业的研究,给出专业的回答。

破冰现场


7月17日晚,全体与会同学参与了破冰活动,通过展示个人Tag、共绘队旗、“你HUA我猜”、“夹气球折返跑”等轻松愉快的环节及游戏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7月19日-20日,第九届MEL研究生学术论坛将继续进行口头报告、海报交流、专题研讨会、科普专场等活动,敬请期待更多精彩内容!



出品 |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撰文、排版 | 游慧敏、林斯敏

图片 | 郭晓娅、冯明骏

编辑 | 郑婉茹、王冠菲

审核 | MEL研究生培养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