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流入海沉积物的来源及通量是海洋地质与海洋沉积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学界通常使用地球化学方法示踪陆源物质来源及其通量的变化。但因一部分地球化学指标存在多解性、不确定性等问题,陆源输入研究的指标体系仍有待扩充。植硅体是形成于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的非晶质二氧化硅矿物,海洋沉积物中的植硅体由于来源清楚,输送介质及沉积动力过程简单,具有指示河流入海物质来源及通量变化的巨大潜力。然而受学科专业及取样条件限制,全球植硅体学界对海洋沉积物中植硅体的来源、搬运过程及其环境意义并不清楚,全球范围内也缺少系统性研究成果,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植硅体分析在海岸环境演变、海洋沉积及源-汇过程对第四纪气候变化响应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次报告以植硅体在海洋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从现代过程与地质记录两个方面,初步论证了植硅体分析在海洋地质与海洋沉积学研究中示踪陆源物质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并分析了现阶段该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最后,报告人将全面回顾自上一个考核期来的业务情况。
个人简介:李楠楠,本硕博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要从事于第四纪古气候与古生态研究,擅长微体古生物分析及其单体氧同位素测定。2020年9月起任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海洋科学流动站博士后(同为MEL博士后),合作导师为胡建宇教授和余凤玲副教授。2023年3-7月,曾作为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访问学者(INQUA Fellow)赴瑞士开展合作研究。此前也曾先后前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瑞士联邦水科技研究所(Eawag)以及欧洲环境地球科学教学及研究中心(CEREGE)开展合作研究。截至目前,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1篇(TOP刊物5篇),合作作者论文30余篇。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访问基金(INQUA Fellowship)等项目共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