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4166金沙之选vip通道入口 > 正文
4166金沙之选vip通道入口

第九届海洋科学开放日圆满完成,厦大陪你探寻海洋奥秘

2020/11/23点击次数:

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2020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云上海洋科学开放日于1122日顺利举办。

摄影:杨平

活动由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中国海洋科学卓越教育伙伴计划(COSEE China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共同发起和主办,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为支持单位,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马来西亚分校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嘉庚号科考船、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等14个实验平台、课题组共同参与,从各自研究方向出发讲述海洋科学故事,为公众提供了多维度视角认知海洋的机会。


特殊的2020年,开放日被搬到了云上,虽然公众没有亲身前往现场,但云上海洋科学开放日跨时空的交互却有别样精彩!

01

生命:海的味道与生命涨落

787D69


说到海味,第一印象必须是鲍鱼了。海洋底栖生物学实验室(BBIG)告诉我们,水温对鲍鱼的心率有显著影响,以水温为代表的各种因素控制着鲍鱼养殖的成败,而这些都是海洋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原来鲍鱼的美味背后也大不简单。


摄影:杨平

作为餐桌上鲍鱼的好姊妹,龙虾的美味也不容忽视。甲壳类免疫学实验室(CIG)以澳洲龙虾的病毒性白斑病为例,分享了科学家认识虾病的经历,提醒我们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不仅是为了环境,更是在保护蓝色粮仓,保护我们自己。


摄影:江游

科学家发现,澳洲龙虾白斑病的元凶是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千变万化的病毒确实总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眼见为实,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IME)的科学家们利用荧光显微镜,带我们亲眼看病毒,告诉我们病毒不完全是坏的,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影响,被称为全球尺度过程的纳米尺度驱动者


不止这些,餐桌上的每一条海鱼都不简单。鱼类生物学实验室(FBL)的科学家向我们讲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过度捕捞的故事……


02

生态:海洋环境与生命的纠缠

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长有一种特殊的森林,每天的潮起潮落,潮间带上的树林时而被海水淹入水中露出树冠,时而露出水面,这就是红树林。之所以为,是因为这类植物割破或砍伐后,树皮中的单宁在空气中被氧化呈红褐色。红树林与全球变化实验室(MGC)介绍了红树林的样态、结构与蓝碳价值,让我们意识到红树林在全球生态系统尤其是固碳方面的重要价值。

摄影:杨平


海洋生态环境中,值得探索的不仅仅只有这些宏观的现象和生物,海洋环境生态学研究组(CEG)便向我们展示了缺乏主动运动能力,只能随波逐流的浮游生物,虽然身体小,但它们对海洋表层碳转移到深海有重要的作用。千里之外的中国-东盟海洋学院海洋养殖实验室(CAMS)尝试构建生态模拟系统,以在人工环境下培养在普通环境中难以培养的海洋生物。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一个难点便是如何保住浮游生物的前提下过滤水体,这更体现了浮游动物的重要价值。

摄影:江游

由于工业发展,汽车尾气、燃烧等人类活动使得温室气体含量大大增多,进而导致海洋酸化速度高于过去3亿年的任何一个时期。同时,温室气体升高导致气候变暖,从而导致的海洋层化加剧,进而导致浮游植物受营养盐限制胁迫日益严峻,海洋生态生理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MEB)致力于探究模拟藻类生存环境,探究浮游植物面对海洋酸化的情形的响应与应对。



03

循环:到海里去的,总有一天会回来


氮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光合色素等有机分子的重要组成元素。含氮的营养盐过量排放会引起赤潮等有害现象,造成人们居住环境水质变差、水体生物死亡等。海洋氮循环实验室(NCG)为我们介绍了氮元素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细菌法,以及价值百万的GC-MS气质联用质谱仪,让我们见识了科学家研究氮元素的日常豪气


大气缺氧会令人窒息,那海洋缺氧呢?开阔大洋的缺氧主要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会导致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生物呼吸作用增强,并使表层富氧水更难进入海洋深层。如果地球继续变暖,这一缺氧过程还会加剧。海洋碳循环研究组(OCG)科学家和他们的小研究助理用一个小实验让我们意识到,海洋缺氧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性有多大。由于人们大量使用化肥、排放生活污水,向近岸海域排放了大量的营养盐和有机质,营养盐又刺激藻类大量生长,进一步使水体中的有机质增加;这些有机质沉降后,便在微生物作用下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水体缺氧。

摄影:杨平


赤潮,一种以颜色命名的现象令人头疼。海洋生态基因组实验室(MEG)从微观到宏观介绍了由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等藻类大量繁殖造成赤潮爆发,往往造成海滨渔排、养殖者的大量损失,米氏凯伦藻更会分泌毒素形成赤潮,危害生物生存。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结合组学对甲藻进行探索,同时对环境中赤潮的生态机制和基因水平进行调控。我们需要意识到,赤潮的爆发是多方面的结果,但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对水体的污染是重要原因,而这不由科学家控制,由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决定。



04

通信:自然赋人以语言,

人把沟通的可能性带往深海大洋


迄今为止,声波是唯一能够在海洋中进行远距离信息传输的载体。陆地上常用的电磁波、光波等载体在水下衰减很快,作用距离有限,但声波却能够超远距离传播,在大洋的一些好的信道里甚至能达到数万公里,这展示了声波在大洋中定位和通信的卓越性能。水声信息与通信课题组(LACS)现场展示了水下图像传输技术的实现设备与技术,同时介绍了水声通信在民用、军事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厦大海洋科学家的前沿成果。



05

探索:厦大海洋人说我想知道,

于是有了它


大洋的温度盐度密度pH是怎样的?深海淤泥的成分与生物存在呢?作为海上厦大嘉庚号科考船助力厦大科学家探索答案。生物拖网、CTD、水下机器人,只有这些吗?当然不,还有海风、海鸟,和海洋科学家的海钓生活。

1BD9F3


依山傍海、独栋独楼,豪气如此不仅只有钢铁侠之家,还有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东山站为厦大海洋科学家对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平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等议题探索提供第一手的观测数据,海岸边,面向大海。

1C11A2


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与海洋休戚与共,但海洋仍有足够多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探寻。幸运的是,有那么一群科学家站在人类认识海洋的前沿、拓宽认知的边界。如开放日所展示的,他们的工作不单是因为人类的好奇心,也与你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开放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展示科学家的科研日常、打破刻板印象,更在于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海洋科学的践行者与守护者。


第九届云上海洋科学开放日到此落幕,但海洋科学不会远离我们的生活,2021年,第十届海洋科学开放日静候君来,期待云下再见!


摄影:江游

摄影:杨平


撰文 - 梁栩瑞

编辑 - 70.8 海洋媒体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