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及儒艮保护区首次联合主办海草床保育科普活动,参与师生在科学教育学习活动中培养了生态保护意识,在心里埋下一同保护海草床的种子。
近日,广西北海合浦县沙田中学副校长罗鸿烈及50多名科任教师与学生在儒艮保护区沙田管护站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上午。
提到海草,你会想到什么?平日餐桌上的常客?很遗憾,回答错误——海草不能吃,也不好吃。海草和我们陆地上的草相似,纤维含量很高,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海草虽然藏在海底,随风飘摇毫不起眼,但它有极高的固碳能力,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
广西北海,一片广阔的海草床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合浦海草床和华南地区其他海草床相比面积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国家级儒艮自然保护区的所在地。但近年来,由于挖螺、挖沙虫和海水养殖等渔业活动及台风、风暴潮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合浦海草床退化趋势明显,以海草为主要食物的儒艮在中国境内已功能性灭绝。
我国的海草床及其生态系统亟需予以保护和修复,但较之红树林和珊瑚礁,公众对海草床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因此,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和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BLUE-CARE项目(Blue Carbon Ecosystem Assessment, Restoration and Accounting Project,即“蓝碳生态系统的评估,修复及核算项目”),协同开展研究海草床的碳汇功能等科学技术工作。此次海草床保育科普就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架起群众与海草床保护工作之间的桥梁。
广西海洋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基地设有海草种质资源库、海草陆基繁育塘和蓝色海湾红树林造林区。儒艮保护区科技人员给学生们讲解了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保护区内海草床和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情况。通过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学生们学习了海草常识、海洋生态、保护区内珍稀海洋生物的生长环境、珍稀海洋生物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观赏了保护区工作者视角下的海洋风光,感受到了科普的可观性。
在儒艮保护区沙田管护站内,大家认真聆听了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邱广龙副院长、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沈渊副教授、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海洋与地球学院研究生王相学、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李理以及海树集团黄正任主管的科普讲堂。
沈渊副教授主讲海草床的碳汇知识,为学生们解答海草的定义以及海草的生态功能,让学生们对海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沈渊副教授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们解释了碳汇这个重要概念。碳汇即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而相较于陆地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形成的“绿碳”“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海草床作为典型的蓝碳系统之一,有着巨大的碳汇潜力,它的固碳效率高、碳储量大、储碳周期长,在科学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邱广龙副院长以《广西海草床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为题,围绕“广西海草资源现状”“广西海草资源特”“广西海草资源面临的威胁”“广西海草资源面临的挑战”等知识,揭开了广西海草床的神秘面纱。广西海域海草面积达到665.46 hm2,占全国海草总面积(26496 hm2)的2.5%,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支持密度较高的中国鲎和圆尾鲎(幼鲎),还哺育了全国唯一一个儒艮保护区。然而,广西海草正在以每年5.5%的退化率快速衰退。根据记载,2008年-2016年8年间消失了2种海草,可见广西海草床受损严重,因此需要人工干预来扭转海草床的退化趋势。
王相学、李理和黄正任主管分别就无人机的航拍与制图、中国鲎的保育、海草移植的实践经验等主题进行报告。报告展示了无人机飞行照片,讲述了鲎的小知识以及种植海草时发生的趣事,学生们反响热烈。
随后,学生们参与了由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和北部湾大学研究生联合设计的科普展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尝试简单实验操作,他们初步掌握了科普海报知识和无人机飞行技巧,并亲手制作了纪念徽章,表示:回去后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亲朋好友。
此次广西海草床保育科普沙龙活动展示了海草床保护工作的独特内涵,激发了青少年关心海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未来加入到保护海草床行动行列中的信心和决心,取得了显著成效。罗鸿烈副校长表示:“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科普活动,学生们都非常投入,期待未来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能携手保护区为青少年带来更多更丰富的“科学盛宴”!”
图文 | BLUE-CARE项目广西海草床保育工作组
审核 | BLUE CARE项目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