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碳汇与未来地球协同创新中心”
联合培育启动
“海洋碳汇与未来地球协同创新中心(SCOFAFE)”联合培育启动仪式暨战略研讨会于9月8日在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举行。该中心由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牵头,协同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广泛汇聚国内外海洋碳汇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协同创新。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敦欣院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变化适应协调组织主席、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水土环境部前部长Masataka Watanabe教授应邀参加启动仪式;中国地质大学郝芳副校长、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谢树成教授,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翦知湣院长、科技处何斌副处长、张传伦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东晓副所长、西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站陈偿副站长、唐丹玲研究员、黄小平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文兴院士、卢秀玲书记、科技处许其功副处长等协同单位的代表出席。启动会由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朱崇实校长致欢迎词,孙世刚副校长出席,叶世满校长助理主持。出席启动会的还有学校办公室主任邱伟杰、科技处李清彪处长、人事处刘梅处长、教务处谭绍滨处长,以及中国科学院焦念志院士、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与地球学院院长戴民汉教授、海洋与地球学院吴立武书记、环境与生态学院沈小平书记及黄邦钦副院长(主持工作)等领导及教师代表。
朱崇实校长代表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感谢各协同单位的支持与合作,认为该中心的建立,不仅是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新契机,更是兄弟院校间加大实质性交流与融合、拓展科学研究新平台、迈向国际化进程的新起点。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翔安校区的建设、海洋科考船的建设、东山临海实验与观测站的建设等为中心的前期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还将举全校之力,为中心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及制度保障。
“海洋碳汇与未来地球协同创新中心”筹建负责人、专家组组长焦念志院士介绍了卓有成效前期培育进展和未来发展规划:该中心以“国家需求、世界一流”为根本要求、走“高水准、有特色”的道路,遵循国际科联最新计划“未来地球”的协同理念,瞄准海洋碳汇这一前沿领域,充分发挥三校一所一院的特色与优势,有效辐射国内外协同单元,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实现“资源汇聚”、“交叉融合”和“引领创新”建立国际一流水准的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郝芳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东晓副所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卢秀玲书记、同济大学科技处何斌副处长分别代表四所协同单位发言,均表示在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前,就与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长期合作历史,各校(院、所)将为该协同创新中心提供全力支持,通过汇聚资源、优势互补,为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校一所一院”共同签署了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并为“海洋碳汇与未来地球协同创新中心(SCOCAFE)”及中心培育的桥头堡“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IME)”揭牌。
当天下午,协同单位围绕海洋碳汇科学目标,就海洋生物泵与微型生物碳泵、近海碳循环、海洋酸化、海洋观测实验站、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共享,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各协同单位一致同意优先选择南海西沙海洋碳汇时间序列站为突破口,联合各协同单位优势力量,搭建共享平台,进行协同创新。协同单位表示,将在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汇聚各方优势力量和资源,汇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努力将“海洋碳汇与未来地球协同中心”建设成为建设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学术高地,为我国建设低碳、环保的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