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期间刚刚回家的“嘉庚”号科考船
时隔7日,今日再次起航
这一次,她承载着36名海洋人
踏进海洋的“荒漠之区”
▲今日“嘉庚”号
全球表层海洋面积
约30%为低生物量的寡营养海域,
通常称为“海洋荒漠”。
▲图片来源:https://eoimages.gsfc.nasa.gov
尽管单位面积的生产力很低,然而海洋荒漠面积巨大,故而对全球海洋碳汇具有潜在的重要贡献,可能具有增汇潜力,显然是全球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但却是研究最为匮乏的海域之一,也缺乏理论框架。
MEL院士科研团队主持首个国家基金重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MEL)戴民汉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洋荒漠生物泵固碳机理及增汇潜力”(Carbon Fixation and Export in the oligotrophic ocean,Carbon-FE)聚焦海洋荒漠区之一,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
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NPSG)图示
NPSG西接黑潮、东邻加利福尼亚洋流,南北界分别为北赤道流和北太平洋洋流;颜色表示1997-2010年平均的表层叶绿素浓度(NASA/GSFC OBPG);ALOHA代表夏威夷时间序列站。
项目拟运用多学科、多平台、多仪器的观测和采样技术,系统探究真光层的生物泵结构、过程和机理,评估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进而构架寡营养系统生物泵新理论框架,探讨海洋荒漠增汇潜力。
Set Sail
起航
今日“嘉庚”号
Carbon-FE夏季(KK2003)航次搭载我校“嘉庚”号科考船,于2020年7月3日上午赴西北太平洋执行为期50天的科学考察。航次由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柳欣副教授、陈蔚芳博士及黄勇明博士组成首席联合工作组,来自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36名科考队员参加。
GEOTRACES-CHINA科考航次全体队员合影
本航次在2019年4-6月成功实施的GEOTRACES-CHINA航次暨Carbon-FE预演航次的基础上,经过多轮多学科数据分析及研讨,最终确定航次实施方案。此次科学调查因其学科交叉性强,瞄准国际前沿研究,不仅在国内备受瞩目,国际上亦颇受关注。
Battle
与疫情和骄阳的较量
吊运物资
这一航次的主要作业内容包括常规CTD采水、痕量元素洁净CTD采水、大体积海水过滤系统采样、大体积现场生物培养、浮游生物多联网、气溶胶和大气采样、湍流观测、走航多参数观测和Bio-Argo等。相应地,工作任务也相当繁重,对科考队员的体力、精力都将是一次挑战与考验。
防疫与安装
这种考验在备航时,已有所显现。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且航程较长,为了保障航次安全万无一失,所有出海队员、协助装船人员均接受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出海队员与其他人员接触,物资搬运也不再找搬运工人到船上帮忙,完全靠老师和学生自己,冒着三十六七度的酷暑,一次次地将物资抬起、放下,然后一一安置、固定。特别是探测部的队员,一直在烈日下站在折臂吊上工作,将出海物资稳稳地从码头转移到甲板上,大大降低了搬运难度,节省了搬运时间。
Best Regards
祝福声声回响
戴民汉教授现场嘱托
"各位老师同学,KK2003航次经过两年的策划、过去一年的密集准备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在这非常时期隆重起航!这是MEL主持的首个基金委重大项目、国际计划认证的航次,到地球上最大的连续生态系统、海洋荒漠寻找海洋增汇途径和潜力,具有历史意义。除了老生常谈的出海规则,即同舟共济保障人身、装备、样品数据安全,此次航次航程较长,又需面对痕量采样与分析的挑战与困难,因此特别需要各位的融通、协同与配合。预祝航次顺畅,也请各位品味‘嘉庚’文化。"
——戴民汉致敬、致礼并致谢
起航前的大合影
项目主持人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戴民汉、项目骨干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蔡毅华、曹知勉、郭香会、周宽波,中国海洋大学刘茜、上海交通大学张瑞峰,以及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书记陈东军、“嘉庚”号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王海黎主任等赶来送行,为参与航次的科考队员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