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普及
科学普及

海洋代言人丨“70.8 Talk-海洋科学、人文、艺术谈”在厦举行 5位大咖共话可持续海洋

2021/07/15点击次数:


70.8海洋体实验室

113E7

 

现代科学透过DNA技术和考古遗存,逐步还原了人类祖先五万年沿海迁徙之路,诠释了大海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历程……

在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上,海绵体内的骨针潜力巨大。它价值的发掘过程再现了学科交叉迸发出的无限价值……潮

汐之间,生命交织,展示着海洋边缘的美丽与深邃。如何维护滨海湿地的永续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共识和参与……

一根小小的鱼骨也有如此令人震撼的艺术之美,透过它,就可以和大海中消逝的生命进行对话……

一百年前,跨越广袤太平洋的小小帆船“厦门号”,上演了动人心魄的浪漫故事……

 


11月21日下午,厦门中华城完美影院,迎来了一场海洋文化领域的跨界年度盛会——“70.8 Talk-海洋科学、人文、艺术谈”。

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海洋与地球学院副教授陈铭、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理事长刘毅、厦门东方鱼骨艺术馆馆长林翰冰、厦门市社科院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鼓浪屿研究》编辑部主任詹朝霞,分别从人类学、海洋生物科技、环境生态保护、艺术和航海历史研究等方向,分享了他们的海洋故事和对可持续海洋的思考。


D50F

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


01

人类祖先的五万年沿海迁徙之路


王传超指出,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从考古遗迹和古人类化石标本中获取DNA,重溯人类祖先起源和迁徙之路。而这些迁徙之路,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带着大家沿着时间的轨迹,从200万年前的南非到5000年前的福建沿海,探索了人类的起源,重走了从5-10万年前的中东开始的人类祖先的迁徙之路。

同时,他还向大家展示了沿海而居的史前人类由贝壳堆积而成的贝丘遗址,展示了这些记录人类和海洋共生发展的珍贵文化遗产。

“我们虽然不知道人类的迁徙什么时候可能会在哪里结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旅程不会终止,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也不会终止。”


142DA

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海洋与地球学院副教授陈铭


02

大海捞针——蜂海绵骨针

作为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蜂海绵骨针呈微米级的双头针状结构,长度约120微米,可以用物理微创的方式,在皮肤表面形成大量微通道,实现各种药物和活性成分快速进去体内。简单来说,生病打针太痛?昂贵的护肤品很难被皮肤吸收?蜂海绵骨针可以以无痛的方式,在我们皮肤表面创造无数微小孔道,让药物和护肤品活性物质"无障碍"地进入体内。

目前,陈铭老师和他的团队正走在实现蜂海绵骨针护肤品产业化的路上,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产品。和未来将要进行的医疗、药械组合等领域的开拓比起来,进军护肤美容仅仅是蜂海绵骨针产业化的一个开端。

尽管和任何科技成果转化一样,蜂海绵骨针的产学研结合必将长路漫漫,但陈铭老师认为,“实验室的技术只有走出实验室,才能改变世界”。

 

16EBD

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理事长刘毅


03

潮汐之间


潮间带是受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生态交错带,同时也是地球上受人类干扰最为敏感的生态区域之一。

刘毅用生动风趣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了神奇的“心红表不红”的红树植物、有趣的软体动物、千奇百怪的螃蟹等潮间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大家探索海岸潮间带的秘密,开启探秘海洋的好奇心。

同时,他也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红树林保护区分布图,展示了潮间带的现状,呼吁大家身体力行为之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而努力。

“其实,我们的潮间带,有非常多特别有意思的故事,特别好玩的物种,期待大家以后有时间去海边的时候,不要只挖沙子只玩水,可以多看看海边的生物。探秘潮间带,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保护潮间带。”

 

9BEF

厦门东方鱼骨艺术馆馆长林翰冰


04

海魂·鱼骨画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鱼并不陌生,但谁会想到平时吃剩下的鱼骨,也能变成艺术品?  

“化鱼骨为艺术品”的艺术家林翰冰,使用鱼骨为材料,经过12道工序的处理,创作出一幅幅令人赞叹的鱼骨艺术作品。

林翰冰将讲述他与鱼骨艺术结缘的故事,一块鱼骨是如何改变了他的一生,告诉大家从一块鱼骨中能看出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海洋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他还希望通过鱼骨艺术,倡导环保理念,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宣传海洋文化。

 

F52E

厦门市社科院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鼓浪屿研究》编辑部主任詹朝霞


05

厦门号的故事

詹朝霞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上个世纪,一艘名为“厦门号”的无动力帆船的一场海上传奇。

三个人,三苇帆,一百二十四天,一万八千英里,从厦门到纽约。横跨太平洋,穿越大西洋,让季风和洋流为他们掌舵,让星辰为他们指明方向。一艘木质无动力帆船,承载着沃德船长一家的爱与勇气、诗和远方,更折射出厦门这座海港城市,让不同国家之间的爱与包容,扬帆远航。 

Nelson用《The story of Amoy》记录下“厦门号”如何从天边像梦一样朝他开过来,更谱写出一首永远流传于海上的罗曼蒂克史诗。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支持,70.8海洋媒体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和新浪厦门联合主办,是2020厦门国际海洋周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吸引了200名观众前来现场观看。同时,活动还在新浪微博、腾讯看点上进行了全程直播,网友可以在线进行实时观看。

2019年11月,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地学部与新浪厦门携手成立70.8海洋媒体实验室。一年来,实验室持续推动海洋科学、教育、文化相关人士,参与到海洋科学与文化的传播中来,共同为公众海洋意识的提高而努力。


14FDC

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首席科学家史大林教授、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教授游伟伟为媒体训练营的同学们颁发了项目证书


今年8月,70.8海洋媒体实验室还开启了“海洋代言人”媒体训练营科普人才培养项目 ,共有28名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的海洋与环境生态专业学生参与训练营,策划了“海洋奇妙物语”、“70.8珊瑚馆”等科普专题,并参与了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面向内陆地区的“山海相连,乘风破浪”海洋科学公开课、“中法环境月”等众多科普活动中来。通过每一场科普活动,每一次媒体宣传,“代言人”们参与策划,撰写科普图文,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断成长。


E2E6

新浪福建大区总经理卓传伟为媒体训练营学生优秀学员颁奖


21日活动现场,新浪福建大区总经理卓传伟、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首席科学家史大林教授、4166金沙之选主页通道教授游伟伟为媒体训练营的同学们颁发了项目证书,并特别表彰了8位优秀学员,他们以特别的热诚、严谨的科学素养及优秀的科普策划作品获得了荣誉。他们也表示,“科学是有趣的,参与科学传播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未来将更多地投入到科学传播的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70.8海洋媒体实验室,也将继续以创新海洋科学传播模式、培养新型海洋科普人才、助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己任,融合科学与传播,提升公众海洋意识。


 

 

观众感言

 

今天的talk可谓十分精彩。从分子人类学到艺术,到历史,很欣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参与到海洋科普中来,不断拓展着5%以外的知识和可能。王传超老师从基因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人类祖先沿海迁徙、傍海而生的历史,足够宏大而浪漫。林老师的鱼骨艺术作品创作,对于鱼骨污染的叹息,让我想起了田野调查时渔民感慨无鱼可捕的无奈。更感今天主题意义之深远。当然了,另外三位老师的分享同样精彩。

总之,作为一个人类学学生,并且是对海洋人类学持有一定兴趣的学生,非常开心地看到自己的学科正在参与到越来越多的对话和科普之中,也祝70.8媒体实验室和不懂实验室越来越好,祝70.8talk越办越好!

                                    —— 北有汪洋

 

     

“70.8Talk——海洋科学、人文、艺术谈”,全程4小时,听5位专家从人类学、海洋生物科学、生态环境、艺术、文史多角度讲述厦门与海洋的关系,收获良多。我们可以在王传超教授的讲述中了解“福建连接起大陆和台湾”,可以透过林翰冰老师的鱼骨画发现海洋的密码,还可以跟着刘毅学做螃蟹吃饭操愉快地参与科普。

印象最深刻的是陈铭博士讲述蜂海绵骨针的发现以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完全陌生领域的知识经由他通俗的讲解,给人脑洞大开的触动。他所在团队的奋斗,也是厦门新一代海洋生物学家拼搏的缩影。从这里,可以看到厦门海洋科学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希望。

海洋,开阔包容、生生不息,应该成为厦门最深刻的符号,如此,未来可期。

 

                                    —— 芯茶

 

   

今天下午的70.8 Talk 很精彩,从人类史引入海洋~~海洋中的医学~刘博士有颜有味的潮汐~~绝美让人深思的鱼骨画~~嗯,今天非常有收获!在曾厝安的海风中一直在回想着。                                    

                                    —— 得一个啷

 

     

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下午,让我和孩子学会了用崭新的视角,来感知海洋和生命,受益匪浅。

                                    —— 张学不良

 


 

 

扫描下方二维码

观看回顾

👇

E227

 

 

组稿:黄玉霖、林楚浛、盛飞、郭可嘉

视频制作:李水平